来源: 天天正能量 发布时间:2020-09-14 20:00
全媒体记者 汪元蒙
24个春秋,伴随着逝去的青春年华,她见证了中国开封SOS儿童村一批批孩子长大成人;26名孤儿,是她年复一年用心血凝结而成的“精华”,皱纹逐渐爬满她的脸颊;25年党龄,爱党、爱国、爱家,她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普通党员平凡背后的伟大。她,就是中国开封SOS儿童村最早的一位“职业妈妈”——李莹。
一念之善
成为孤儿的“妈妈”
“李莹的‘职业妈妈’工龄比中国开封SOS儿童村村龄还要长一岁。”说起李莹,该村工作人员刘序告诉记者,“李莹见证了中国开封SOS儿童村的建立与发展。”
24年前,中国开封SOS儿童村立项,一纸招聘“职业妈妈”的广告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单身女性、不能组建家庭”成为应聘者眼中的高门槛。即使如此,招聘“职业妈妈”的广告还是引起了正在开封一家效益极好的企业上班的女青年李莹的注意。
“当时我入党不到一年,我总想干点对得起党员身份的事儿。当时,恰逢电视剧《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热播,当‘职业妈妈’是当时一念之间的决定。”李莹凝视前方,回顾以往,24年前的一幕幕如同昨日出现在眼前:报名、体检、审核、录取……当时,中国开封SOS儿童村所在地是古城开封东北角的一片荒地。当时的工作人员指着那片荒地说:“一年后,这里就要变成你们带着孩子生活的村落了!”由于没有养育经历,李莹和其他经过严格筛选入村的姐妹一起,先后被派往国内已建成的儿童村,开始“职业妈妈”生涯的培训体验生活。回村之后,她参与小家庭的建设、改造等工作。伴随着1997年开村入驻的脚步,李莹开始改变26名孤儿的人生。
辛勤付出 让孤儿爱国又爱家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这是一句简单的话,也是李莹这位“职业妈妈”的永恒追求。“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市、县区,唯一的相同点是——他们来自缺少母爱的家。”李莹说,“我能做的,就是一心满足这些孩子的需求。”
中国开封SOS儿童村有一对来自平顶山市郏县的孤儿兄弟。弟弟赵东升于1997年和哥哥一同入村时年仅8岁。看着这个无助的小不点,李莹眼含泪水把他抱了起来。从此,赵东升走进了9号家庭,开始了新的生活。在李莹的照料、引导下,赵东升不仅健康成长,而且养成了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于2009年光荣入伍,成为一名优秀士兵。得益于在儿童村形成的良好品格,至今仍在部队服役的赵东升多次立功受奖。
从第一批入村孩子走进9号家庭至今,已有近20名孩子成功走向社会、回报社会。在年复一年的“职业妈妈”生涯中,李莹用“母爱”温暖孩子们,岁月没有磨灭她对初心的坚守。2020年2月16日下午,李莹了解到回老家通许县探亲的孩子小家轩因支原体感染而发高烧,就诊后在老家观察治疗。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她既不能前往照料,也不能接孩子入村,她第一时间向村里报告情况,并密切关注孩子病情。同时,她想方设法和通许县民政局联系,向他们发出求助信息。“每天通过电话鼓励孩子要勇敢坚强,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小家轩老家的亲属回忆说,“不是亲妈胜亲妈。”正是辛勤的付出,9号家庭的孩子成长为爱国爱家的巾帼须眉。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一个个已经离开儿童村、成家立业的孩子纷纷为儿童村捐赠疫情防控物资,其中就有赵东升特意从北京寄来的1000只口罩和一批消毒洗手液等疫情防控物资。
默默坚守 让平凡成就伟大
“默默坚守,让平凡成就伟大”。这也许是对李莹24年“职业妈妈”生涯最好的总结。
24年来,李莹陪伴每一个孩子从幼年到少年,陪伴他们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无私是最圣洁的“母爱”。虽然自己没有亲生的孩子,但李莹却为儿童村的孩子操碎了心。在今年的中考、高考期间,为让孩子们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李莹每天早起晚睡,除了照顾好其他孩子,还要定时定点接送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上下学。高强度的劳作,让她的体重在短短两个月中骤降30多斤。采访中,李莹戴着口罩的脸颊显得异常凸出,淡妆已掩饰不住眼角的皱纹。伴随着家中又一名孩子顺利考入开封高中,距离再一次的“减肥”还有些时日,李莹却又开始了她的另一种“别样”生活——品尝每一盘炒煳的菜,因为又有孩子到了生活自理的年龄。对于普通母亲来说,品尝一盘炒煳的菜,是妈妈对孩子成长最美好的回忆;品尝一盘炒煳的菜,是李莹年复一年的记忆和对孩子的鼓励。正是“妈妈”李莹一次又一次品尝炒煳的菜,让一个个曾经自卑的孩子找回了久违的自信。平凡的“妈妈”用她默默的坚守,赢得了孩子的尊重,也赢得了民政部颁发的“终身奉献者奖”。如今,李莹的信念和行动早已融入李莹的家庭,她年迈的母亲家中住进了一对年轻人。原来,在女儿李莹的影响下,其母亲也为从儿童村走向社会的年轻人无私提供住所。
本版图片均由中国开封SOS儿童村提供
Copyright © 宁波市善园公益基金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 12029035号-5 杭州智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